光明日報記者 常 河 丁一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 羅 鑫
近日,80歲的駱良財決定帶77歲的老伴兒汪菊香去理發(fā)。
汪菊香因中風行動不便,以往都是駱良財讓兒子或女婿回來接上老兩口到縣城理發(fā)?!鞍阉宪囂萝嚕貏e累,還耽誤孩子們一天時間?!瘪樍钾斦f。
駱良財家住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版書鎮(zhèn)江坑村。6月19日,他去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體檢時得知,鎮(zhèn)里有志愿者上門理發(fā),便和鎮(zhèn)養(yǎng)老互助員張正輝相約第二天在家等志愿者。
6月20日下午,穿著紅馬甲的詹關蓮帶著理發(fā)工具來了。72歲的詹關蓮曾在上海開了23年的理發(fā)店?!澳昙o大了,回旌德老家養(yǎng)老。因為我身體還行,就想用手藝服務鄉(xiāng)里?!闭碴P蓮說。
在駱良財家的堂屋,詹關蓮嫻熟地為汪菊香洗頭、理發(fā)。一番忙碌后,舉著鏡子照給汪菊香看?!斑扪剑俸?,好!”雖然口齒不清,但急促的語音和燦爛的笑容表明:汪菊香滿意極了。
“我也理一個吧?!卑淹艟障惆差D好后,駱良財試著問,“在自己家理發(fā),還是頭一次哩。”
“咱們版書鎮(zhèn)智慧養(yǎng)老的辦法是,志愿者上門理發(fā)一次,您要買5個點積分,也就是5塊錢,這個積分給志愿者。”一旁的江坑村村干部張亞婷拿出手機,“購買積分后,只需要通過電話、微信群或者公眾號發(fā)布訴求,志愿者們就會接單幫忙處理?!?/p>
“我買50分。”駱良財來了興致,“以后就在家里理發(fā)了。”
隨后,張亞婷騎著電動車回到村部,不一會兒,一張類似銀行存折的“互助式智慧養(yǎng)老積分存折”就交到了老駱手上?!斑?,你存入50分,兩個人理發(fā)共扣去10分,賬戶上還有40分。”張亞婷說。
“我做志愿者攢了45分,以后我也能享受別人提供的服務了。這樣的互助養(yǎng)老,可以一直傳下去呢。”詹關蓮麻利地收拾好工具,走出駱良財家。路邊,一直默默支持著她的丈夫已在車邊等候。目前,江坑村共有志愿者47人,平均年齡55歲。
所謂“互助式智慧養(yǎng)老”,是當?shù)靥剿饕曰突ブ鸀榛A,與志愿服務、智慧科技相融合的新型養(yǎng)老模式。
“我們?yōu)榻哟迦?29位60歲以上老人建立了基本信息及健康臺賬,每名老人安排一名相鄰低齡老人作為互助戶,方便幫扶。居住相對集中的5戶到6戶作為互助組,組內人員可形成長期固定幫扶關系。村委會管理員負責協(xié)調接單派單,同時做好志愿服務的積分兌換及管理工作。”在村部,版書鎮(zhèn)黨委委員王芳指著墻上的流程圖告訴記者。
“志愿服務完成后可以獲得相應積分,積分可以兌換商品,也可以購買服務。”張亞婷在手機上演示給記者看,“咱們的互助式養(yǎng)老幫扶內容包括助餐、助潔、助醫(yī)、助安、助娛、助急六大服務,村里所有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通過政府贈送和個人購買等方式獲取積分,1積分等于1塊錢,每次訴求都會消耗相應積分?!?/p>
63歲的張正輝退休后被聘為養(yǎng)老互助員,“我現(xiàn)在身體好著呢,能跑能跳。聯(lián)系的3個老哥都住得不遠,有啥事,一個電話,或者在家門口喊一聲,我馬上到。”他給記者看他的通話記錄,“這是趙七斤,家里自來水管老化了,讓我?guī)退胰诵?。這是張和根,獨居,患有尿毒癥,讓我?guī)退?lián)系志愿者開車送他去縣醫(yī)院?!?/p>
張正輝告訴記者:“我現(xiàn)在是他們的養(yǎng)老互助員,等我像他們這么老了,也有人給我當互助員呢!”他一把握住記者的手問,“你們說,這是不是新聞里說的鄰里相望、鄰里相助?”
“這叫今天存積分,明天換服務?!睆垇嗘谜f。
“是這個理,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嘛!”詹關蓮朗聲接過話,再過10分鐘,她便要趕到另一戶老人家里幫忙理發(fā)了。
為了解決互助式養(yǎng)老模式中訴求發(fā)布、積分管控等問題,當?shù)剡€創(chuàng)新引進了“互助養(yǎng)老智慧平臺”,該平臺不僅能發(fā)布訴求,還能清楚記錄每位老人和志愿者的積分消長情況。村里為每位70歲以上老人安裝的AI監(jiān)控、一鍵呼叫設備等智能裝備也一并接入了平臺,方便全方位管理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5年06月29日 03版)
責任編輯:杜宇